新华社北京 4 月 11 日电题:从国际民意看美式霸权的内爆与崩塌
新华社记者高文成
连日来,全美各地数十万人走上街头,抗议特朗普政府造成的混乱。抗议活动还蔓延到伦敦、巴黎和柏林等地,抗议者高举 " 美国怎么了 ?"" 停止伤害人民 " 等标语牌。而美国政府抛出的所谓 " 对等关税 " 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斥为 " 现代史上影响最深、危害最大、最没必要的经济错误 "。美国搅乱世界贸易的所作所为是其治理失灵和国际声誉下降的又一例证。
长期以来,美国为自己精心打造了 " 民主灯塔 "" 人权卫士 "" 种族熔炉 " 等光环,并借此塑造其 " 全球领导者 " 形象。然而,随着内政外交矛盾日益累积、问题不断暴露,美国实力不断受挫,这些昔日光环越来越难以维系。总部设在卡塔尔首都多哈的阿拉伯政策研究中心发现,78% 的受访者认为中东地区最大的威胁和不稳定来源是美国;德国民调机构拉塔纳公司发现,全球范围内对美国持正面态度的国家正在减少,瑞士、爱尔兰、德国等欧洲国家对美国的态度也逐渐转向负面;2 月底在英国伦敦发布的《2025 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显示,美国声誉指标排名下降 4 位,治理水平指标也下降 4 位。全球多地民调结果印证了这一报告洞察的趋势:美国皮尤研究中心发现,全球很多国家的民众认为美国民主 " 从来不是值得效仿的好榜样 "。
这样的结果不难理解。美国政治乱象迭出,社会治理陷入困境,制度运转滞涩,混乱状况已成 " 常态 "。美国自诩为 " 民主样板 ",可政坛奇观不断上演;美国自诩为 " 人权卫士 ",可国内人权状况不断恶化……美国新政府上任以来,从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招致内外争议,到大裁联邦雇员引发政府机构震荡,再到 " 群聊泄密门 " 暴露执政真实水平,其推行的多项政策受到广泛质疑。据美国媒体统计,本届政府成为被告的国内诉讼已超过 150 起。著有《软实力:国际关系中的吸引力》一书的德国波恩大学研究员亨德里克 · 奥内佐格指出,随着社交媒体与现代通信技术普及,每个人都能更清楚地了解美国国内发生的事情,这放大和加速了 " 美国道德权威的侵蚀 "。
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所作所为,也在系统性消解自身软实力。曾几何时,美国政客总喜欢大谈 " 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 ",但其兜售的从来都是以美国霸权为核心的 " 家法帮规 "。从挥舞 " 关税大棒 " 扰乱全球贸易,到公开宣扬觊觎巴拿马运河、格陵兰岛、加沙甚至加拿大领土,美国越来越不惮公然显露其霸权面孔。美国《华盛顿邮报》指出,美国 " 颠覆世界秩序 " 的政策正在 " 地震式 " 动摇二战后美国领导建立的国际体系,将令美国付出沉重代价。美国软实力在 " 规则破坏 - 信任流失 - 影响力衰退 " 的螺旋中不断消退,不仅体现在报告排名和数据指标上,更体现在国际社会对美国政策的反应上。英国舆观调查公司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六成德国、法国、西班牙、丹麦、瑞典和意大利民众支持对美国进口产品实施反制措施。
美国治理与声誉的双重颓势,是霸权叙事与全球发展叙事之间历史性冲突的必然结果。当发展中国家追求工业化、现代化以打破 " 中心 - 边缘 " 体系束缚,当包括美国盟友在内的世界大多数国家积极推动多边合作和共赢机制,当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大潮滚滚向前,美国却逆潮流而动,以 " 对等关税 " 等胁迫霸凌政策为武器,强行切割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维护自身私利,企图通过强化霸权来延缓自身衰落。这种将零和博弈凌驾于合作共赢之上的霸权逻辑,与当下全球追求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发展趋势形成鲜明对比,必然招致国际社会更广泛反对与反制。
《华盛顿邮报》评论说,世界历经几十年才构建起当前的国际规则、规范和价值体系,美国在其间曾发挥主导作用,随着这一体系的瓦解,美国将失去特权地位,陷入更加孤立的境地。换言之,美国正在亲手拆毁支撑其国际地位的底层架构——那些被 " 关税大棒 " 击碎的产业链、被退群行为撕裂的多边机制、被霸凌政策击碎的信任,最终都将化作镜子照见美式霸权的内爆与崩塌。在这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得道多助的历史规律终将证明,霸权崩塌的废墟上,站立的必将是携手共进的世界大多数。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