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际 > 正文

让美人鱼在泛绿“臭水”里表演?小心口碑发臭

  • 国际
  • 2025-04-09 18:56:03
  • 4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陈江

手机页面截图

谁能想到,本该是童话照进现实的美人鱼表演,却在浑浊发绿的水缸里演变成一场视觉灾难。近日,有网友发视频吐槽辽宁省盘锦市黑风关古镇的美人鱼表演项目。视频内,缸内的水泛绿、浑浊,网友评论:" 臭水沟的水吧,这么浑?"" 水不臭吗?"" 这鱼出来不得中毒?" 对此,景区回应称,水缸的过滤系统突然坏了。但因为票已经卖出了,所以表演还要继续进行。

水缸的过滤系统坏了,景区将责任推给 " 设备故障 ",这套说辞看似无奈,实则暴露了景区对待游客和演员的双重敷衍。过滤系统作为维持水质的基础设备,日常维护本应纳入管理规范。若真重视游客体验,完全可以通过提前预警、临时换水甚至暂停表演来止损。非得让演员在浑浊的水里 " 咬牙坚持 ",说到底,就是把游客当成了待割的韭菜,把演员当成了赚钱的工具。

事实上,泛绿的水体不仅损害表演美感,更可能威胁演员健康。医学专家指出,长时间浸泡在浑浊水中易导致皮肤感染、呼吸道疾病甚至中毒。明知风险却不叫停演出,景区明显违背了《劳动法》对职业健康保护的要求,暴露出对劳动者生命健康的漠视。要是连打工人的安全都能沦为可以妥协的成本,那文旅生意的口碑,就跟这发臭的水一样,好不到哪儿去。

景区声称继续表演是 " 对观众负责 ",但实际效果却适得其反。从现场游客的视频就能看出来,浑浊水里的美人鱼表演毫无浪漫可言,观众看着演员在那样的环境里表演,只有满满的尴尬和不适。花钱买罪受,这种体验和文旅项目追求的愉悦感背道而驰,没有哪个游客愿意当这种 " 冤大头 "。时间一长,大家对整个文旅行业慢慢就会失去信任。

从云南美人鱼演员被鱼咬伤,到多地网红项目事故频发,文旅行业正为曾经的野蛮扩张付出代价。目前国内对表演类项目的监管多停留在消防、建筑等硬件层面,对水质监测、设备维护周期等细节缺乏强制性规范。看来文旅部门亟需建立专项标准,让 " 过滤系统坏了 " 不能再成为推责的万能借口。

景区为保当天门票收入选择 " 硬撑 ",实际上是在饮鸩止渴。在短视频时代,一条翻车视频足以让多年经营的形象崩塌。" 天水麻辣烫 " 出圈,靠的是市民自发接送游客;淄博烧烤长红,靠的是全城守护 " 烟火气 "。这些例子说明:文旅经济本质是 " 人心经济 "。若景区继续把游客当冤大头,把演员当耗材,最终只会被市场无情淘汰。

文旅产业升级,不能只靠网红项目和美颜滤镜。在精心养护风景的同时,更要回归对人的尊重。对演员,需完善健康保障与应急预案;对游客,应建立透明的问题反馈与补偿机制。地方政府不妨将文旅服务质量纳入考核,对屡教不改的景区亮红牌。只有行业从 " 赚快钱 " 转向 " 拼责任 ",美人鱼才能真正游进清澈美好的 " 诗与远方 "。

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