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旅游 > 正文

从引进到共创,以科技之力探寻构建全球农业新范式

  • 旅游
  • 2025-04-07 19:46:04
  • 1

“农业科技的未来,必须通过资本、平台、技术与场景的协同合作,构建真正可持续的价值链。”新加坡斑马鱼资本首席执行官沈荣大表示。

近日,由斑马鱼资本主办、上海海洋大学技术转移平台等协办的“智者无疆,耕新共生”创新推动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发展国际峰会在上海举办,本次峰会聚焦全球粮食安全与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议题,多家国际机构与企业代表,共同探讨农业科技创新、替代蛋白、水产养殖与数字农业等前沿方向。

农业科技的未来,需要系统性协同

今年2月,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正式对外发布。文件提出,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这也是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要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了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峰会现场

在峰会主题发言中,多位专家围绕“科技如何重构粮食系统”展开分享。国泰君安研究所联合首席分析师林逸丹指出,农业正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新焦点,应聚焦食品安全、替代蛋白等可持续方向,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共赢。

Innovate 360 创始人John Cheng 分享了新加坡孵化器生态的经验,包括豆腐副产酒、细胞养殖虾、植物基蛋白等产品如何在多学科环境中加速迭代。他表示:“我们期待与斑马鱼资本在中国共同建设适合本土化验证的农业食品孵化机制。”

Blue Aqua International CEO Dr. Farshad 强调水产养殖应以可持续、低足迹为目标,“必须以教育和协同替代单向指令。”Open Food Chain 创始人 Marieke 认为,农业链条的数字信任机制,是全球食品价值链重构的基础,“数据应该属于农民。”

来自上海海洋大学的吴文惠教授指出,蓝色经济潜力巨大,通过科技赋能海洋水产品高值利用,是中国在全球粮食格局中新的突破口。

巴斯夫中国农业板块大中华区研发总监陆悦健博士提出,“生物、化学、数字融合的农业混合动力模型,正成为行业趋势。”

连接资源与机会,探索产业组织者的发展新路径

业内人士认为,农业科技的未来,不再是某一个国家、某一家企业的独奏,而是全球共享挑战下的共创工程。中国正逐步成为这场全球农业科技重塑中的重要“实践场”与“组织者”。

在这场全球农业科技协同创新的浪潮中,各类主体正积极扮演新角色、探索新路径,以推动产业变革与发展。以斑马鱼资本为代表的“产业组织者”,正在探索一个新路径——在农业科技全球协同的大背景下,正逐步搭建起资本、技术与场景之间的多边连接机制。

斑马鱼资本首席执行官沈荣大作开幕致辞

“我们不是寻找项目,而是共建生态。”沈荣大指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阶段变化,正从“引进”走向“共创”。中国正通过“双循环”战略积极推动农业国际合作,斑马鱼资本将充分发挥“跨洲桥梁”作用,整合全球资源、技术与先进管理经验,促进农业创新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协作”,共同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农业新范式。

峰会闭幕后,来自新加坡、荷兰、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家的十多位海外农业企业家共同考察崇明国际生态岛,并围绕原料协同、数据系统、供应链适配等议题展开交流。新加坡 World Food Chain CEO Jeremy 表示:“我们过去几年在看欧美和以色列,但真正能承载产业验证的土壤,很可能在中国。”

斑马鱼资本表示,将持续推动多边协作机制,与高校、科研平台、地方政府及全球农业科技企业共建试验场景,在不设定“落地地”的前提下,探索适应性验证、孵化机制与资产管理体系的本土化路径。

有话要说...